顾问师 / 魏俊超
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有收到来自友益季刊编辑室的邀请,为本刊之第一季撰写一篇主题文章。在欣喜之余,我也陷入深深的思绪之中,因为在多年参与企业管理改善的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人或事务,这个过程会有许许多多值得我去总结,并与他人分享之处。但细经思考,唯有一件最令我为之忧心之事,那就是在中国大陆,有着许许多多的企业不知道工业工程,更谈不上善用工业工程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从而失去许多赚取更多利润的机会。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资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其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使整个系统的效益最优化。
工业工程是工业化之产物,于19世纪未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由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之称的泰勒先生最早研究并提出“时间研究”与“工作研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经由更多人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而完善,如吉尔布雷斯夫妇提出的“动作分析与经济动作原则”,福特先生发明的“流水线作业模式”,甘特先生创造的“甘特图管理”...等,形成所谓的传统工业工程理论实践基础,并且一直到一百年后的现在,这些传统的工业工程方法还是企业科学化管理离不开的基础。近几十年,随着全球市场竞争之加剧,企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了所谓的3T管理模式(TPS精益管理系统-侧重在流程缩短、TQM全面品质管理-侧重在产品与服务品质提升、TPM全面生产维护-侧重在自主维护管理),以3T管理模式为代表的先进管理方法,更是现代工业工程之应用的典范。
工业工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管理合理化、科学化、效益化的理念与工具,具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过程验证。工业工程强调在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上,追求企业主与员工的双向价值最大化,透过不断的研究、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流程节点上的浪费,并提出科学的改善方案,最终落实推动并改善这些浪费。英国权威机构国际咨询师协会早在许多年前就指出,从事工业工程研究与推动落实的工程师,是现代咨询管理师的前身。当然,现如今的工业工程师,仍旧是众多企业管理咨询师中的一员,企业内部专职的工业工程师们,也常常被我们称之为“内部顾问师”。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从传统工业工程,到现代工业工程,可以说在工业管理过程中,工业工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中国大陆更是在二十多年前,已最早由清华大学开始设置了以本科为起点的大学科目教育,目前学科上的定义,将工业工程总结为如下四大职能:
从上述工业工程的四大职能上来看,工业工程不仅能够从产品生产过程去识别发现问题,同样能够在产品研发阶段、组织系统设计阶段、新工厂筹建阶段、经营管理决策阶段...等发挥作用。
大家可能会质疑工业工程之功效是否有如此之大,其实在笔者近13年的工业工程实践应用当中,以及长期接触各类制造业工厂的过程中,的确真真切切的体验到工业工程之发挥淋漓尽致。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富士康,他们不仅有专门的工业工程学院,上万人的工业工程师团队,同时他们将工业工程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如生产现场的现场工业工程师,专门负责生产现场的方法研究与时间分析;行政人资部门的工业工程师,则协助负责人力资源发展相关的规划及执行推动;后勤总务部门的工业工程师负责设施规划或设备优化;高阶经管部门更是有众多的工业工程师负责经管方案研究与落实推动,为高阶主管提供智慧协助。如此深入的工业工程应用,造就了现如今富士康的制造业管理神话。另外几乎在中国设厂的80%以上欧美企业、日资企业,以及50%左右的台资、港资企业,都设置有专门的工业工程部门,有专职的人员进行工业工程的落实与推动工作。虽然此数字并不难堪,但比较遗憾的是,就中国大陆民企而言,真正能够设置专门的工业工程部门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如果非要拿个比例来讲,就我5年企业管理咨询接触的上百家企业来粗略估算,应当不会超过10%。
那么当我们面对不足10%的这个数字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企业对工业工程应用的不了解或不重视,因此而让企业丧失了很多次专业规划或改善的机会,或许会因此而丢失很多利益。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如果企业能够积极去了解工业工程,并重视起来,且加以应用,是不是就有更多有利于企业管理提升的机会出现?是不是会因为工业工程也能够在这些企业淋漓发挥而创造更多的财富,最终让企业主及员工受益?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企业去思考、去实践的议题。
Add:407 台中市西屯区朝富路213号14楼之6【CBD时代广场】
2010 ©友益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JD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