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提說明:
一、為保護本標竿案例的隱私,本標竿案例非以原名出現,若有與其他 企業名字雷同之處,純屬巧合。
二、標竿案例背景:為電子週邊產品零組件代工業,員工人數近2萬人, 朝工業4.0奠基及努力接近十年。
|
邁向工業4.0企業 標竿案例分享
延續『開卷有益』前兩期季刊均在探討工業4.0的熱門主題,筆者在前不久剛好有機會拜訪此家上市企業—泰保公司,在參訪此企業的近一天時間內,該企業總經理及核心團隊非常詳細的介紹從工業3.0自動化的奠基,進而往工業4.0智慧化生產努力的過程,將其關鍵的成功因素(KSF)毫無保留的進行說明及分享,並實地參訪了所有現場運作過程,筆者參訪之後,深深覺得此案例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因此特別將之整理成 本次專題,分享給有志朝向工業4.0努力的企業,期望能讓大家有所借鏡。
泰保公司在近十多的自動化、智慧化生產改造工程之後,近五年所獲致的成果極為驚人,表列如下:
|
|
|
說明:
1.至2015年底,4年生產力提升461%。
2.在日產能9000pcs的狀況下,原來要二條線用90個員工,現在三條線用20名員工,省掉70位員工。
3.另一項成效為庫存週轉天數的降低,從60天降至14天內。
|
泰保公司能獲致這麼好的成效,經筆者歸納後有一底三大支柱,包括價值體系為底,三大支柱為(1)品質保證(2)生產製程自動化(3)管理系統智慧化
|
|
以下就這一底三大支柱來進行說明之。
|
一、價值體系
該公司進行了長期的文化形塑工程,首先強調有紀律的文化,從總經理到基層員工,遵守紀律的文化是基本要求。
1. 企業不斷營造
(1) 學習的文化
(2) 改善的文化
(3) 績效的文化
2. 主管重視其企圖心、責任心及執行力,也被要求擁有良好體力、意志力、毅力及魄力
3. 認為人員重要的不是在激情,而是要有熱情且要能專情,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二、品質保證
該公司不只強調物的品質,挑戰「零」不良/缺點,亦重視事務的品質及人的心質
三、生產製程自動化
該公司成立了一個100人的自動化團隊,除了掌握及充份運用外部可快速導入的自動化設備如AGV自動輸送車及機器手臂外,更重視的是自主研發設計的能力,因為雖然此為硬體建設,但仍然是企業核心能力的一環,自主累積亦可建構良好的競爭優勢。該企業在自動化的實踐上做到了下列情境:
1. 所有物料、半成品、成品的運送全部都透過AGV自動搬運車來運送,包括包裝紙箱等垃圾運送都用AGV運送至定位存放。
2. 一條生產線原來需要17人,經過多年好幾代的延革追求,降至目前的5人,目前人力主要是用在測試作業仍無法自動化之工作站,人力降70%。
3. 強調自動化並非軍備競賽,故不能只重硬體忽略了軟體的整合,該企業既重硬更加重視軟,條碼的導入運用已發揮到極致,條碼控制到生產線、物及人,來與MES系統接軌。
4. 建構基中層幹部TIE(全員IE)的環境,這些團隊充分與自動化團隊討論溝通,促成自動化團隊能獲致良好的改善成效。
|
四、事務自動化
泰保公司有一個28人的IT團隊,所有企業的軟體都是依產業特性來自主開發,既未採用外部的既成軟體(註:中小企業大部份不具備此能力)。
其所建置的IT系統架構如右圖示→
|
|
1. 採取精實生產原則,用JIT System,由後往前拉動物料,將物料在製品、半成品、成品、存貨降至最低(庫存週轉天數的降低,從60天降至14天內)。
2. 主管充份運用APP系統來進行管理,情報的及時性及異常的被立即處理性佳。
3. 現場所有生產情報,均有大Monitor看板可以隨時查詢、掌握及進行必要處置。
4. 極重視IT人員的自主培育,IT人員均是內部自己培育上來,讓IT人員享受歸屬感、能自我實現及有尊榮感,人員極度穩定。
5. IT所建立的系統平台,是讓公司自動化發揮到極致的關鍵,此亦是該企業重要的軟實力。
|